會程短,車程長;十分鐘會,一小時路
  開會尚有浪費 治理還需加力
  本報記者 王偉健 張志鋒 卞民德 劉文波
  核心閱讀
  中央頒佈八項規定、反對“四風”以來,各地在精簡會議、改進會風上有了積極變化。財政部等部門日前也聯合發佈修訂後的《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》,對於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建設和改進會風將起到重要作用。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,不少地方仍存在用會議落實會議的形式主義、“小會折騰一大群人”的官僚主義。這類既折騰人又毫無必要的會議在身邊並不少見,實際上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,值得警惕。
  看現象——
  ■黨政辦副主任直言人手不夠開會用,新聞發佈會不過是7分鐘的照本宣科
  近日,記者參加了一個新聞發佈會,發佈內容已打印成文放在檔案袋內,到場記者每人提供一份。所謂的新聞發佈會,也就是發言人拿著材料念了一遍,除了某些連接詞有所變化,主要內容隻字未動。
  發佈會只有短短的7分鐘,而所有的與會者都要在上班高峰趕到會場,費時費力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會議雖然很短,但會議服務卻一項都沒有減少,服務員提前為發言人準備了茶水,燈光、音響進行了多次調試,桌椅也做了提前安排。
  “一些會議內容大家早就知道了,而且各地都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工作,結果上頭還要開會重新部署一遍。”一位縣級領導幹部說,很多工作都是層層開會,而內容卻沒什麼兩樣,一件事得聽上好幾遍。
  在基層,“小會大折騰”的事兒並不少見。一些幹部說,八項規定、反“四風”以來,會議從形式上減了不少,但內容卻仍然少有改進。
  徐達(化名)是沿海某紡織重鎮黨政辦副主任,記者見到他的時候,他正拿著會議通知分別給相關部門的人打電話。談起會議,他無奈地搖搖頭說:“用會議落實會議,讓基層幹部累得不行。”他舉例說,省裡布置某個工作,先是開會要求市裡落實,市裡再開會要求區里落實,區里相關部門又是開會……全是靠會議來佈置工作。他這個黨政辦副主任,手下有3名工作人員,但經常感覺不夠用,“就是因為會多,大家都在忙開會”。
  不光是“小會大折騰”,有的地方會議數量並未減少。記者與東部某市宣傳部電話聯繫採訪事宜,該市宣傳部副部長在電話里低聲地對記者說:“正在開會,請與新聞處處長某某聯繫。”聯繫處長,他亦壓低聲音對記者連聲說:“在開會。”又致電工作人員,他同樣在會上。中午,這名工作人員聯繫好了被採訪單位,又提前對記者說:“下午被採訪對象也有會,能否在他開會前就去採訪。”
  算成本——
  ■會議材料豪華裝訂,與會者送精美文件包和小禮品,一些參觀點為接待耽誤不少工作
  偏遠山區幹部最頭疼的,就是長途跋涉去開一些無關緊要的會。西北某山區市的一位領導幹部介紹,當地離省會有3個多小時車程,每次省里通知開會,都要提前一天趕到省城,先住下來,次日趕到會場,抱一堆材料回去。有的會議拖個尾巴,當天趕不回去,還要再住一晚。一個領導、一個工作人員,再加一個司機,吃喝拉撒睡,一趟下來少說也要花幾千元,還不算汽油費和過路費。而偏遠地區往往是經濟發展最為落後、財政收入最低的地區,可這樣的“跑會”成本卻是最多的。
  東部某縣級市的一位常務副市長告訴記者:“省里的有些會不去不行,去了也沒什麼大意思,一個會可能開半天,來回半天,時間浪費了,交通費用也花費不少。”他給記者粗略算了一下,油錢大概400元,過路費大概200元,“開個會光交通成本在600元左右”。
  記者接觸的一些領導幹部坦言,很多時候怕開會,不是怕自己工作幹得不好挨批評,而是怕時間耗不起。“路上花的時間比開會的時間還長,身體勞頓倒在其次,關鍵是開個會三兩天就乾不成別的事,結果事情越壓越多,影響工作的效率和進度。”
  參會者苦不堪言,會議的佈置組織再節省,也得花費人力、物力和財力。某省舉辦了一次省直機關工作會議,會議籌備人員小沈說,八項規定出台後,會議的規模和檔次已經嚴格控制了,“但該花的錢還得花。”記者看到會議材料很考究,供主要領導看的材料要有彩色圖表,要用豪華版裝訂。另外,每個與會者都有一個精美的文件包和小禮品。某現場會的主辦方向記者坦言,“開會的隱形成本不少,比如,各個參觀點為了接待所付出的人力物力、耽誤的工作等,為了開這麼一次會,我們得準備近一個月的時間。”
  地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幹部介紹,“會議費像個筐,什麼費用都敢往裡裝。”一些部門和單位利用會議費逃避支出監管,成為個別人報銷“吃喝拉撒”、揩公家油水的方便法門。這位幹部表示,最近中央出台了會議費管理辦法,地方能否跟進、能否管住會議費亂花亂用,大家都很期待。
  咋查擺——
  ■會議的作用不能被無限放大;應限制會議開支,減少開會隨意性
  一名基層幹部分析了“小會大開”的原因,他說,有的是圖簡單省事,傳達上級會議精神走形式;有的是檢查太多,一些領導檢查工作不願意深入基層,而是樂意在會上聽彙報;另外,基層工作頭緒多、涉及面廣,不論哪個單位要推動工作解決問題,都離不開開會。“現在的問題是有些人把開會當成了一種地位和權力的象徵,使會議失去了本該具有的意義。”
  江蘇某省直機關一位年輕人在蘇南某區辦公室掛職鍛煉,結果發現上級會議太多,有時甚至常委們沒一個在家,全去外地開會了。“會議落實會議”是“小會大開”的重要原因,他說,“上面千條線,下麵一根針”,一級壓一級,大小事都靠開會解決,自然會就多了。而且,開會佈置工作,可以直接把責任推給一線,只要佈置下去,就算是“落實到人”,將來出了問題可以找責任人。
  “一些安全生產監管部門,某段時間內各種大小會議不斷開,與這段時間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有關。假如你的轄區出了事故,上級檢查起來,你要是沒開會,追究責任就是首當其衝的重要一條。連會都沒開,證明你不重視啊,你要開了會了,追究責任就少一條。”一位領導這樣告訴記者。
  吉林大學程麗紅教授說,會議成為一種負擔,根子在於缺乏有意義的內容。會議的作用不能被無限放大,不然其“折騰人”的負面效應就超過了積極作用。開會要有針對性、有明確的目的,只有提高了會議質量,才能真正做到會議不“空談”。
  “很多事情完全可以通過發文件的方式來解決,真有必要開會的也可以採取電視電話會議或者開現場會的辦法,不一定非要都跑到一個會場里去。”“很多上級部門開會都要求一把手出席,其實有的會議主要領導沒有必要參加,只需分管領導參加即可。”“有的會議根本沒必要印發材料,不涉密的材料完全可以通過電子形式內部下發。”……
  在日常採訪過程中,記者不止一次聽到類似建議。“什麼樣的工作需要開會,什麼樣的工作不需要開會,應該設置一些硬杠杠,尤其是要從會議開支上加以限制,減少開會的隨意性,這樣才能減少‘折騰人’的會,讓會議回歸查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本源。”
(原標題:開會尚有浪費 治理還需加力)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95yoky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